發表時間: 2024-08-15 09:26:41
作者: 精鑫科技數控刀具(深圳)有限公司
瀏覽:
根據古代文史記載,七夕主要是乞巧、許愿的節日,相當于一個女子大型祈福節日。
2006年,七夕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,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。
我們知道的七夕節,起源于上古,普及于西漢,在宋代達到了鼎盛。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,七夕被賦予了“牛郎織女”的美麗愛情傳說,成為了很多人心目中象征愛情的節日。
七夕的由來 “七夕”最早來源于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即星宿崇拜。從歷史文獻上看,至少在三四千年前,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。古人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,合稱二十八宿,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,可供夜間辨別方向。 “七夕”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。“七”與“期”同音,月和日均是“七”,給人以時間感。七數在民間表現為時間上的階段性,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“七七”為終局。 “七夕”又是一種數字崇拜現象。古代民間把正月正、三月三、五月五、七月七、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“七重”均列為吉慶日。“七”又與“吉”諧音,“七七”又有雙吉之意,是個吉利的日子。 古代七夕節都玩什么? 1、穿針乞巧 因為七姐在天上負責編織云彩,所以這一天民間女子要比賽結彩線,穿七孔針。 把絲線連著穿過七個針孔,誰的速度最快,意味著誰能最終獲勝。 速度慢的,稱之為“輸巧”。 “輸巧”的人要將事先準備好的禮物送給得巧者。這是七夕愛情之外的另一重含義。 女子要有自己的手藝,有自己謀生的手段。 唯有如此,一個人才能活得更有底氣。 2、乞求姻緣 自古以來,多少女子的夢想便是得到一個知心人,白首不相離。 女生在這一天,月下觀星,朝天祭拜; 虔誠祈求自己能夠得到美滿愛情的姻緣巧配。 這是一個古代女子畢生的幸福,一點也馬虎不得。 3、種生求子 七夕前幾天,女生會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里浸泡發芽。 芽長到兩寸的時候再以紅、藍絲繩扎成一束,稱為“種生”,又叫“五生盆”或“生花盆”。 這其中蘊含的是古人求子得福的祈愿,也是中國人對于平安健康的祝愿。 4、炸“巧食” 款式極多,主要的材料是油、面、糖、蜜。用面粉制各種小型 物狀,用油煎炸后稱“巧果”,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、蓮蓮、 白藕、紅菱等以供織女。 5、拜“魁星” 俗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。魁星文事,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 敬魁星,在七夕這天祭拜,祈求考運亨通。 七夕節,好好愛自己! 古代的女子并非事事依賴男子,她們亦懂得: 萬千寵愛,不如一技傍身。與其追尋情愛,不如強大自己。 對于現代的我們來說,好好愛自己、不斷精進自己,活出清醒、獨立、 有尊嚴的人生,才是對七夕傳統文化的正確傳承。 1、愛自己,就要關注自己的身體和情緒: 行動上內卷,銳意進取、一往無前; 心態上躺平,適時減壓、享受生活。 2、愛自己,要允許一切發生的勇氣: 人這一輩子,得償所愿是僥幸,事與愿違才是常態。 過程絕不敷衍,結果順其自然。 3、愛自己,就不斷打磨自己的實力: 不斷把舊我打碎、碾作塵、磨成粉,再塑一個新人。 不光要對自己好一點,還要對自己狠一點。 只有吃得了苦,熬得住累,才能用努力換取實力,用堅持創造奇跡。 農歷七月初七 七夕節 真摯熱烈的愛情 家和萬事興的理念 熱熱鬧鬧的民俗活動 是傳統文化的低吟淺唱 是傳統婚戀的價值和弦 我們的七夕 是風流如斯的七夕 是“人間值得”的七夕 祝大家七夕節快樂